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hyde0321 2025-05-20 中式家装 3 次浏览 0个评论

澎湃新闻获悉,西安碑林博物馆近日完成改扩建后,重新对外展出。其中老馆区西翼的“石刻艺术室”(主要陈列汉唐陵墓石刻精品),经过精心调整和重新布局,以全新的面貌迎接观众,走进展室看看有何变化?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西安石刻艺术室”入口之一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为保藏唐代《开成石经》和诸多书法名碑而兴建,历经多个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殿堂。改扩建后的博物馆分为老馆区和北区场馆两个主要区域。其中老馆区采用“一轴两翼”的布局,展出文物超过800件。

“石刻艺术室”展室的视觉氛围用黑、朱、灰3种颜色,依次呈现出庄重神秘的汉画像石砖、雄健豪放的唐代高等级陵墓石雕和唐元清等多时代精品石刻。

黑色玄韵启汉风

在老馆区西翼院内,可以看到多件拴马桩,院内正中可以看到“西安石刻艺术室”的匾额,但不止这一个门可以进入石刻艺术室。据馆方介绍,该展厅石刻文物体型较大,为使展厅通风效果更好和方便观众灵活参观,开设有3门且均可出入。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东汉石兽

从石刻室南门进入便是展厅序言部分,两只东汉走兽威仪赫赫迎接观众,它们出土于咸阳市,其中一只走兽颌下雕有长须,栩栩如生,形态威严;另一只颈部线刻鬃毛流畅,右爪还踩一小兽,它们是有仪卫作用的神兽,是汉代雕刻艺术中的精品,馆方已将它们全部调整为原文物。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东汉石兽

步入展厅,该展区主要陈列着来自陕北的汉画像石,是很多艺术工作者、民俗学者、考古学者、历史学者们喜欢停留驻足的区域。馆方将该单元陈列氛围调整为黑色调,黑色在汉代象征威严与庄重,承载着汉代人对生死的敬畏和对神秘力量的崇拜。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采用了一种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特别是两汉时期,画像石多被作为墓室、石椁、祠堂、石阙的装饰。以前这些汉画像石多为“平放”展示,现在多调整为“立体”或“上墙”展示。这些东汉时期的陕北石刻珍品以刀代“笔”,以石为“纸”,凿刻了一个“看得见”的汉朝。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汉画像以平放改为“上墙”展示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汉画像

陕北米脂、绥德县出土的一批画像石十分精美,如米脂“官庄二号墓墓门画像石”,其墓门是一块整石凿去中间部分,再镶嵌两扇门扉而成,这种形制是目前陕北汉画像石中唯一所见。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米脂“官庄二号墓墓门画像石”

这些画像石从神话传说中的神禽瑞兽到现实生活中的庖厨宴饮,还有多种圣贤故事和世俗场景,如西王母、门吏、牛车画像石,东王公、瑞兽、牛车等画像石,完璧归赵画像、孔子见老子等画像石,斗拱、牛耕画像,乐舞、拜谒画像等画像石,生动展现了汉代的饮食起居、农耕狩猎、乐舞百戏等生活场景。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官庄一号墓墓室画像石

绥德后思家沟墓门画像石,除了常见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之外,它的铺首形象特殊,呈现的是铺首双角上翘、腮颌下垂、面部拉长的头戴冠的人脸形象,这些具有地域特点的画像石形象,总能给动画、电影、艺术等创作者源源不断的灵感。

朱色唐彩耀华章

从汉画像石展厅跨入唐代高等级石刻文物展区,视觉氛围变为暖色系的朱色,朱色象征热情与活力,展现唐代雄健豪放、开放包容的时代风貌。视觉氛围的转换让观众眼前一亮,该展区以唐代陵墓石刻为核心,这些石刻多体积较大、气势恢宏、石雕技艺精湛。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唐代石虎

李寿墓的石椁、墓门、墓志,其中墓门作为唐代陵墓石刻的典范之作,由门额、门楣、门扉、门柱、门槛等组成,各部分雕刻精美绝伦。门额上的怪兽、门楣与门柱的葡萄缠枝纹、门扉上的朱雀与孔雀等图案栩栩如生,这些图案常被许多美院学生临摹。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李寿墓中的石刻

馆方将李寿墓志和盖分开陈列,这样观众可清晰地阅读墓志上面的文字。李寿石椁不只外面有精美纹饰,石椁的内壁上也有纹饰,馆方特意将这些内壁上的纹饰一一手绘出来,通过多媒体手段呈现,有观众看到这些原本藏于内壁上的图案时,在惊叹唐代工匠技艺高超的同时也对馆方的陈列方式表示赞赏。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多媒体展示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多媒体展示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李寿石棺

参观完李寿石棺,便能看到威严庄重的蹲狮、石犀和石虎。其中蹲狮原立于三原县永康陵;永康陵为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的陵墓,该石狮是唐代最早的陵前石刻之一。石狮身躯后倾,前肢直伸,以威严庄重的姿态守护着帝王陵寝,彰显着皇家的尊贵与威严。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石狮

调整灯光后,石犀鳞甲尽显,生动地展现了犀牛的形态与力量感,它原立于唐高祖李渊献陵,史载林邑国曾向唐朝赠送犀牛,石犀右前足底板上以隶书题刻“高祖怀远之德”字样。同样来自李渊献陵的石虎,由整块青石雕刻而成,躯体壮硕,四肢雄健,双眼圆睁,整体风格沿袭汉魏石刻质朴、雄浑的特点。该展厅内陈列着多件唐帝王陵的石刻,所以馆方在整面墙上补充了恢宏的“唐18陵示意图”。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李渊献陵的石犀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李渊献陵石雕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李渊献陵的石雕

此外,在该展厅陈列的鸵鸟石刻,原立于三原县唐武宗李炎端陵,鸵鸟造型生动,线条流畅;馆方把原立于礼泉县吴村的两个唐代走狮,陈列在跨入下个展区的出入口,走狮颈部的鬃毛被刻画得丝丝分明,四肢和爪部的肌肉尽显无遗,身旁由驯兽师牵引,其一张口侧视大门,似乎在向观众说“祝君参观愉快”。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唐代走狮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唐代走狮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鸵鸟石刻(原立于三原县唐武宗李炎端陵)

“换灯如换脸呀!”有常来参观的观众站在一盏大型唐代石灯前忍不住说道。此灯是国内现存最为完好精美的唐代石灯之一,原为9层叠置,现存7层,原立于乾县西湖村石牛寺。馆方把该灯挪到了展厅中间“C位”。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代石灯

在石灯四周的墙壁上还有不少壁龛,每个壁龛内都有小型的石刻,其中一组唐代的生肖虎俑和狗俑为本次新增,常见同期生肖俑为陶质,石质生肖俑较为少见。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石质生肖俑

灰色和谐映平衡

从石灯展区步入灰色氛围展区,这里汇聚隋、唐、元、清等多朝代的石刻精品。灰色在五行学中属“土”,是中立、平衡的色彩,契合中国哲学对平衡和谐的追求。这里陈列有西魏石翁仲、隋代石棺,唐代墓志、石碑、石卧牛、石翁仲,元代龙首石构件、清代石像等石质文物。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展览现场陈列的石质文物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龙首石构件

在展区入口处展出了清代周仓像与关平像,这两尊像均来自富平县。他们均身着铠甲,周仓手持大刀,关平手握宝剑。周仓和关平分别作为关羽的随从和义子护法立于关帝庙内关羽的两侧。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清代周仓像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清代关平像

转向东侧墙可看见唐代一对夫妻的完整藏具,包括杨执一和其妻独孤开的墓志、墓门。杨执一,弘农华阴人,官至右金吾卫大将军、金紫光禄大夫、鄜州刺史。杨执一妻,独孤开,字正真,陇西成纪人,本姓李氏,受封为新城郡夫人。特别让观众意外的是,杨执一的志文由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所撰。杨执一夫妇墓门,和墓志一起出土于咸阳市底张湾。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杨执一夫妇墓志等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由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所撰杨执一的志文

在杨执一夫妇墓志的旁边,陈列有出土于西安市东郊中兴路窑场的唐代石刻,虽然仅剩碑首部分,但因雕刻工艺精细,艺术价值极高,吸引了较多外国观众的目光。它由整块青石雕刻而成,六螭盘绕,一面浮雕人首鸟身的迦陵频伽手捧宝相花盆,另一面雕刻图案相似却将迦陵频伽变为双鸟。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出土于西安市东郊中兴路窑场的唐代石刻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出土于西安市东郊中兴路窑场的唐代石刻

展厅内造型威严庄重的石翁仲,来自富平县西魏文帝元宝炬永陵,多年来受到历史学者们的重视,因它作为西魏时期的石刻精品,见证了北魏孝文帝孙元宝炬被立为帝、建都长安的重要历史时期,历史价值较高。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石翁仲(来自富平县西魏文帝元宝炬永陵)

靠近展厅出口位置,还陈列有两具石棺,其一是北周柱国大将军李和的石棺,该石棺出土于三原县。李和官至延州总管,卒于隋开皇二年,享年77岁,该石棺以阴线、浅浮雕等技法雕刻“四神”及武士、神人等图案,刻工精细,纹饰繁丽,馆方已特意调整了石棺的摆放角度,将石棺有纹饰棺面展示给观众。李和石棺旁边的唐代兽面石棺,棺外东西两侧分别有十分罕见的浮雕兽面纹饰,专家分析可能与粟特信仰有关,该石棺常受到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文博专家的关注。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石棺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石棺上浮雕兽面纹饰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石棺纹饰

原立于乾县西湖村石牛寺内的唐代卧牛也在该展厅。该石牛由一块整石雕凿而成,似耕作后的休憩状。其雕刻生动传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唐代石牛的旁边是早年从西安市西北隅香米园以北唐掖庭宫旧址“搬家”而来的唐代石龟,石龟造型古朴,线条流畅,展现出唐代石刻艺术的高超水平。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原立于乾县西湖村石牛寺内的唐代卧牛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唐代石龟

在该展厅的出口处是一个独立的展位,馆方将老君像陈列于此,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时期思想家,道教创始人,后被奉为道教天尊,此像系唐代华清宫朝元阁遗物。老君正襟危坐于束腰方座上,庄重肃穆;方座上部雕番莲,下部刻繁复的变形牡丹;此像造型华美圆润,布局疏密有致,雕工纯熟洗练,是唐代石刻中的珍品。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老君像,唐代华清宫朝元阁遗物

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朝元阁位置图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西安碑林“石刻艺术室”焕新:从汉画像石看到唐代石虎》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