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峥教非遗传承人拍短视频:人的故事,是核心问题

徐峥教非遗传承人拍短视频:人的故事,是核心问题

hyde0321 2025-05-27 装修禁忌 1 次浏览 0个评论

“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在江西婺源举行期间,主办方举办了“非遗视频创作大师课暨经验交流分享会”,邀请知名导演徐峥向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授课。“我是一个非遗短视频发烧友,”徐峥在现场说,“非遗视频的创作需要代入人的故事,这是核心。”

徐峥教非遗传承人拍短视频:人的故事,是核心问题

徐峥在“非遗视频创作大师课”现场授课

创意哪怕很烂,也要允许

他提到,创作的第一要义是要允许创意的发生。“为一个视频想100个创意,哪怕有些看起来很烂也要允许,因为和其他元素结合后可能会变得很棒。“也许100个点子里就有一个是绝佳创意,这个点子就是流量密码,有了它就能做出有流量的视频。”

徐峥说,当我们用微距慢镜头每秒120帧拍摄苗族非遗,飞溅的火星与匠人专注眼神构成了动态叙事——此时非遗技艺不再是静态的标本,而是承载着工匠精神的视觉语言,“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非遗影视化的本质就是用镜头重新编码我们的文化基因。”

徐峥认为,流量需要极致和优质的内容。如何让内容具有独特性、个性化,需要从自身寻找一种叙事方式,通过时间、地点、场景、色调、节奏、韵律、气质等元素的运用,形成这个视频整体的创意。

徐峥教非遗传承人拍短视频:人的故事,是核心问题

非遗视频创作大师课暨经验交流分享会现场

非遗需要关注人

对于影视与非遗的跨界创作,徐峥认为,这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文明传承的接力赛。无论使用长篇电影还是短视频作为展现形式,讲好故事是核心。“当电影工业的‘新’与非遗技艺的‘旧’相碰撞,我们有机会创造出既能打动当代观众,又能传承千年文明的好故事。”

“这其中的核心是,好的创作者要在作品中代入人的故事——人和物的关系,人和季节的关系,人和历史的故事,人和环境的关系。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历史等要素结合在一起的时候,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或非遗视频创作者一定能找到其自身的独特性。”

“我们在拍电影的时候要问的一个终极问题,这个故事跟观众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来看你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关心你、为什么代入,这就是形成叙事背后非常重要的一个核心点。所以,百年传承下来的非遗作品,要考虑当用一个视频去表现这个作品时,它和我们现代都市人有什么关系,年轻人为什么要为这个作品停留?这些都会形成短视频的设定。所以在非遗的背后对于人的塑造是很重要的。抓到了这个精神内核才能展开你的叙事。”

“比如做上海小笼包,坚持高品质、独特工艺和仪式感,把小笼包做到极致好吃,它就承载了文化,人们为吃小笼包排队的过程也形成了文化。在电影创作中,一定要表现和抓取这种文化元素,否则讲人的故事就会流于表面。”

突破同质化创作,跳出“爆款复刻”思维

对于广彩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讲座现场提问,如何借鉴电影的叙事和表现手法,呈现广彩背后的岭南风情,让广彩技艺走向全国,让更多人喜爱?徐峥认为,非遗短视频需突破传统工艺记录的局限,通过文化叙事与情感联结,展现非遗背后的精神内核,“当前许多非遗短视频仍停留在‘记录制作过程’的层面,而创作者需从工匠身份转向叙事者身份。”

他强调,非遗虽借助物质形态存在(如广彩瓷器、板凳龙道具),但其本质是“文化精神力量的载体”,需通过短视频传递其与人的情感联结、与环境的共生关系。他建议创作者从“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四大叙事要素切入,例如通过展现广彩制作的季节性(如晾晒场景)、地域性(如岭南自然风貌)以及匠人的生活细节,构建非遗的立体叙事。

徐峥也表示,非遗短视频需突破同质化创作模式,他呼吁创作者跳出“爆款复刻”的思维定式。同时,他强调文案的价值:“好的解说词是工艺的‘第二语言’,既能补充技术细节,又能传递文化温度。”

针对短视频“快节奏焦虑”,徐峥认为,“影像的质感、颜色、气质是很重要的,真正能够留住眼球的不一定仅仅是快。”当代年轻人更易被“沉浸式片刻”吸引,如山林间挖一段笋,就提供了精神停留的片刻,在那么忙乱、繁复的过程中,心突然停留下来了。

非遗视频创作大师课暨经验交流分享会现场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徐峥教非遗传承人拍短视频:人的故事,是核心问题》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