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在出发丨陇蜀古道新声起 墨染春秋焕锦天——举新闻传播之力帮扶甘肃文县纪实

“县”在出发丨陇蜀古道新声起 墨染春秋焕锦天——举新闻传播之力帮扶甘肃文县纪实

hyde0321 2025-07-21 装修奥秘 1 次浏览 0个评论

集三秦之厚重、汇陇原之雄浑、纳川蜀之灵秀——这里是甘肃文县,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古时蜀道要冲,亦是李白喟叹“蜀道难”的必经之地。

昔日,这方土地虽山川秀丽,但鲜有人问津;虽生态优良,但甚少基础投入;虽物产丰饶,但几无市场品牌……为让文县被更广阔的世界看见,廿七载间,一批批新闻铁军和社会公益力量在中国记协的凝聚下,以笔为耕,以情为叙,以心为桥,探索出一条“媒体赋能、公益聚力、传播焕新”独具新闻帮扶特色的振兴之路。

媒体赋能:千年文脉潮向世界

“攒劲(非常好)!”初到文县的德国人马丁用刚学会的甘肃方言对白马山寨连连赞叹……

“美到‘窒息’。”在抖音拥有近60万粉丝的韩国网红“Nanya姐姐”毫不掩饰自己对文县天池的喜爱……

“从鲜有人知的‘隐秘角落’到‘老外’频频‘种草’的‘宝藏小城’,这样的改变离不开中国记协实打实的帮扶。”文县铁楼藏族乡党委书记杨岁荣笃定地告诉记者。

“县”在出发丨陇蜀古道新声起 墨染春秋焕锦天——举新闻传播之力帮扶甘肃文县纪实

文县风貌

自中国记协1998年定点帮扶文县起,一场以“传播力建设”为核心,助力乡村振兴的大幕就此开启……

“千年古韵与多彩民俗交织,龙井茶香花椒美,可惜都窝在这山沟沟里了。”忆起往昔,文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曹斌不无惋惜地说,“是中国记协带着一批批从天南海北汇聚而来的专业‘天团’,给我们出点子、搭台子,手把手教咱讲好文县故事。”

穿透地域传播壁垒的媒体“新”密码就此被破解。

新面孔——秉持白马部落风情和陇蜀古道遗韵,文县紧扣火把节、跑山赛等重大文化活动,牵线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甘肃日报等权威主流媒体,及美国等驻京外国媒体赴实地采风,将火把节的璀璨火光、跑山赛的山野豪情等一个个鲜活剪影生动呈现至中外受众面前。

新叙事——依托汇聚的跨文化资源优势,联动央视《中国缘》栏目,以德国留学生视角探寻白马“池哥昼”的神秘舞步、“玉垒花灯戏”的独特唱腔……在啧啧称奇声中传递跨越山海的文化共鸣。“如此直抵人心,巧妙叙事的作品不仅推介了大美文县,更激发了当地群众共建家乡的热情。”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晓君直言。

新传播——实景音乐剧《白马盛典》、“春意文州·风情白马”等活动是当地文旅推介重点,央地媒体联合发布融合报道数百篇、短视频千余条,全网总浏览量逾2.6亿次……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县级融媒体东西协作项目搭建的传播矩阵发挥至关作用。“小地方也能做出大传播!”文县融媒体中心主任岳文斌深有感触地说,“矩阵深度聚合了各级媒体平台的创新动能,让我们有了联动全域传播的视野、底气和能力。”

新转化——在媒体持续赋能下文县“火爆出圈”,成功跻身住建部、财政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行列、揽获农业农村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观测点’”等称号。古老文脉在活态传承中焕发光彩。

甘肃省记协秘书长宜秀萍振奋地说:“文县实现了从‘传统村落’到‘和美乡村’的‘形神共塑’。”

公益聚力:众志托雏翼越重峦

“看见孩子们期许的眼神,我知道来对了地方。”被孩子们称作“浴妈妈”的浴辉是沈阳晚报执行总编辑、沈阳日报童声合唱团团长。从沈阳到文县,赶了一天路的她,顾不上劳顿就一头扎进学校排练室……

“谢谢‘浴妈妈’,世界真的看到了我和我的家乡!”班琴,文县东坝童声合唱团成员。这个曾在生人面前连大气都不敢出的小姑娘,如今已捧得世界金奖,文县也随着她清亮的歌声,响彻国际舞台……

“县”在出发丨陇蜀古道新声起 墨染春秋焕锦天——举新闻传播之力帮扶甘肃文县纪实

浴辉的微信头像是与班琴的合影。两人身着白马服饰温情相依的一幕,不仅是新闻人以声为舟,济困励志的初心映照,更是跋涉不辍的帮扶写照。

早上6点从沈阳出发,搭飞机、转高铁、坐大巴,跨西安、越广元、抵文县,这条耗时12个多小时,全程2400多公里的路是浴辉和团队每个月的必行之路。为了一群大山里的孩子,这条路一走就是4年。“通高速后快多了,以前光文县境内的‘胳膊肘’路就得走5、6个小时,好些老师晕车晕得嗷嗷吐!”操着一口东北话的浴辉笑着和记者拉起日常。

蜀道难,难不过心向山海的奔赴。让“浴辉们”心心挂念的孩子们来自文县东坝中学(现城关第三小学),学校90%以上都是留守儿童。2021年,中国记协牵头组织沈阳日报社等走进文县,为文县融媒体中心捐赠设备,也为学校送来文体用品。欢迎仪式上,孩子们一曲《红星歌》唱进了大家心里。也就是那一刻,“一定要带孩子们看看外面世界”的念头在同行人心中扎了根。

山再高,高不过托举梦想的手臂。这份牵挂很快有了回响:正式组建文县东坝童声合唱团。“省记协穿针引线,号召沈阳日报等地方媒体聚合社会力量,共助合唱团发展。”辽宁省记协副主席马为介绍,“沈阳音乐学院调集优秀师资、定制授课方案;沈阳市妇联发起公益倡议、筹集物资。”专业匠心与无私热忱点亮孩子们逐梦音乐的征程……

合力帮扶下,合唱团渐入佳境。2023年2月,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省城兰州,登上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一曲《大山里的孩子》惊艳全场。自此,孩子们不负所期,唱向更广阔的舞台……

孩子们唱到了首都北京,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的聚光灯下,高唱《童心里的中国》,把童声清韵刻进国家舞台的记忆;

孩子们唱到了乐都奥地利,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班琴引吭,唱响传递世界和平的天籁之音;

“孩子们真正走出了大山,见到了广阔天地。”城关第三小学副校长袁双桃动情地说。

后来,孩子们还唱到了沈阳、新加坡,并荣获第八届新加坡国际合唱节金奖……一批批新闻人用心用情托举的孩子们眼中终于有了世界的轮廓,也让世界听到了中国乡村美育绽放的声音奇迹。

近年来,中国记协持续深化文县教育投入,通过系列资金支持与项目实施,切实改善办学条件:设立“德勤奖学金”、捐赠“未来教室”“未来操场”、引入“众为数字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获全国认证的信息化课程师资、捐赠百余台电脑、3D打印机等教学设备……桩桩件件真章实措,架起孩子们奔向广阔天地的通途。

传播焕新:聚链成锦势启兴业

“有了这张‘身份证’,销量明显提高了。”文县茶叶产业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梁超口中的“身份证”是数万亩茶园里的数字追溯码,如今正沿着帮扶桥梁,从大山深处走向广阔市场。

“不但要让文县的茶叶走出大山,还要让茶叶‘会说话’。”这是中国记协派驻文县挂职副县长张乐常挂在嘴边的话。

文县属我国江北茶区北缘产地。“过去茶叶加工、运输都是老大难,只能干等茶商上门来收,价格低不说,还得跟到他们屁股后面要账,愁死人。”碧口镇茶农王荣国一边轻捻茶芽一边和记者聊起过往。

为了让茶叶“会说话”,张乐和挂职碧口镇何家湾村第一书记的同事杨文韬经常躬身田间,组织县农业农村局、县融媒体中心、茶农代表等共谋茶品构建策略:

在晨雾未散的清晨记录茶农采摘的身影、于暮色四合的傍晚捕捉炒茶师翻飞的技艺……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影像,通过《总该你火一把了吧,文县》等报道在各级平台广为传播,让“高山云雾出好茶”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文县绿茶的地域标签一时风头无两。

从中科院专家刘闯携团队指导茶产业等农副产品发展,到获列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中国好绿茶”地图,再到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文县绿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成功……文县茶产业跨越式完成从“等收购”到“闯市场”的蜕变。

目前,文县种植茶园10万亩,产值达3.08亿元,其中4.4万亩茶园获绿色认证,茶农人均增收超万元。如今,王荣国在自家茶园的直播间里常被网友追问:“这是‘国字号’文县绿茶吗?”

帮扶力量不仅托起了文县茶品崛起,更将关怀延伸到乡村医疗、数字经济:捐赠的移动B超进驻乡镇医院,电商培训开到农家小院……正如张乐所言:“中国记协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联系新闻工作者及社会公益力量帮扶文县,既让文县看到世界,也让世界看到了这座‘宝藏小城’的魅力。”

夜色中,传来孩子们《我们一起远航》的歌声,那些曾被大山藏起的声音,如今已在广袤天地绽放回响……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县”在出发丨陇蜀古道新声起 墨染春秋焕锦天——举新闻传播之力帮扶甘肃文县纪实》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