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讲堂第三季第八期于8月29日在上博东馆举行,本期讲座主题为“宋韵江南:千年文脉与国家书房”。特邀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杭州国家版本馆主创建筑师王澍,以及杭州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吴雪勇,分别以《另一种建筑》和《版“话”江南》为题作了精彩演讲。本场讲座恰逢七夕佳节,依旧吸引了大批观众齐聚一堂,共话宋韵江南的文脉传承。

专家互动访谈中
作为杭州国家版本馆文润阁的主创建筑师,王澍分享了自己从宋画中汲取灵感的设计过程。他回忆博士求学期间常到上博研读宋画,“宋画不只是风景,而是哲学的插图”,这种长期的浸润成为文润阁设计的思想根源。
在讲座中,王澍提出“现代宋韵”的理念,既不照搬古制,也不直接仿古,而是“取其韵,不取其形”。他详细解析了文润阁在选址借势、布局得宜、曲折尽致、眼前有景等方面的营造智慧,并强调“自然材料与真实建造”才是中国建筑精神的核心。无论是龙泉青瓷立面、夯土墙体,还是现代木构的创新尝试,皆体现出“为千年而作”的价值追求。
“建筑不是装修,而是结构的真实呈现。”王澍表示,杭州国家版本馆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探索新的“营造法式”,寄托着当代中国对未来的信念。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建筑艺术学院院长,杭州国家版本馆主创建筑师王澍
随后,吴雪勇以《版“话”江南》为题,介绍了版本视角下的江南叙事。他首先从版本视角出发,通过对文献中的江南概念进行溯源,界定了地域与文化概念中的“江南”。随后,吴雪勇梳理了江南版本的五个时代:以刻符、纹样、器型为主的史前时代,以金石文字为主的铭刻时代,以简、牍、帛、纸为主的写本时代,以雕版刻印为主的版刻时代,以及以机器复制与数字储存为主的近现代版本时代,系统展示了江南版本在中华文明传承中的独特地位。
他特别提及宋刻本与江南版画的精致之美,以及《永乐大典》《湖山胜概》《姑苏版画》等典籍与图像背后的历史价值。“一切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载体都是版本。”吴雪勇强调,版本馆的使命不仅在于征集与保护,更在于研究、普及与传播,使之成为中华文明的“基因库”和“种子库”。

杭州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吴雪勇

互动对话环节

讲座现场

现场观众合影
讲座结束后,观众依然热情不减。


专家与观众互动签名
本期江南文化讲堂以一场思想与美学的双重盛宴,为七夕之夜留下深刻记忆。无论是王澍以宋画为师的“另一种建筑”,还是吴雪勇以版本见文明的“国家书房”,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愿景:赓续文脉,守护文明,让宋韵江南的精神穿越时空,照亮未来。
“江南文化讲堂”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上海博物馆共同推出的公益性文化品牌项目。讲堂聚焦江南文化主题,聚合海内外特别是长三角区域江南文化研究力量和知名社科、文博专家学者,以“史”为脉,讲授江南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学艺术等方面内容,集中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入挖掘江南文化的精神特质,积极传播江南文化创新发展理念,营造全社会关注江南文化的浓厚氛围,努力服务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同时,让广大市民群众进一步了解江南文化,走进江南文化,弘扬江南文化,共同参与“上海文化”品牌建设。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千年文脉与国家书房:宋韵江南的文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